文 | 乔雪
1
当老师这么久,遇见过不少棘手的状况——
学生中有如何教也教不会的,有作业永远拖拉不交的,有上课什么都干就是不听讲的,有不打闹就不了解如何玩的……
父母呢,有特别负责喜欢指出老师错误的,有对孩子不闻不问的,有管不了孩子的,有老师怎么说都当成是针对他的……
其实这类都不算什么,对于专业的老师都会冷静地应付、妥善地处置。可是你了解,老师最害怕听到父母怎么说吗?
对不起老师!
好的老师。
谢谢老师。
奇怪吧,说这类有哪些好头疼呢?父母态度明确,表达礼貌,没那些问题啊!
1、有一个学生,上课的时候乖乖的,绝不会干扰纪律,不会和别的同学交头接耳说话,也不会玩铅笔玩纸笔,可是,他不看黑板,不看老师,我如何也找不到他的目光,没办法眼神交流,更让人着急的是,他表情淡定,看不出喜怒哀乐,我判断不出他听讲了没,听懂了多少,有哪些问题,由于他从不举手发言。
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反映,孩子听讲有问题,父母并不甚在乎:“好的,谢谢老师,大家会注意的。回家再和他谈谈。”
2、有两三个学生,作业永远没办法按时完成。写6行生字,每行6个,一共36个字,留了15分钟。40个同学有30来个写完了,5个慢一点儿,这几个人还是写不完。写训练册,上课的时候先讲后写,然后剩下的部分留半节课时间,有几个人没交,还是他们。有时,课堂上留的时间不够,作业第二天交,第二天我不要他们绝不交,到了第三天一问,还停留在第一天课上写的那点儿。
这种情况发生了,我前几次给父母发短信,后来查作业的时候当时就打电话,再后来找父母当面议。父母连声说:“好的好的,对不起老师,给你添麻烦了。大家回家补上。”
这次补上了,下次呢?照旧!
3、有几个学生,说话的时候只能大声嚷嚷,玩耍的时候动手工脚,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。把同学弄哭了,把人家打疼了,甚至打伤了,父母只好给人家赔礼道歉,寻医问药。和老师呢,不断地道歉,诚意满满:“太对不起了老师,肯定教育孩子,将来注意。”可是课间,追逐打闹,把走廊里的分贝仪都叫爆表的,还是那几个熟知的身影。弄得我天天都提心吊胆,生怕一点儿照顾不到,出什么安全事故。
4、有些学生,课文一直读不好,长的读不下来,短的还是读不流利。一个学期学完了,30篇课文里,除去古诗,没能流利读下来的。我持续的告诉孩子的爸爸妈妈,天天读一小段,多读几遍,也就是几分钟的功夫。父母说:“好的,谢谢老师。”
5、有些学生字词一直出错,不管什么时间听写,听写多少个,忽然抽查,直接听写,出不少错;提前布置了复习,第二天听写还是错;刚抄写完就听写,照样错。听写10个出错,听写20个还是错,听写一个单元更是几乎没对的了。和父母交流:“你肯定得督促孩子,进行复习啊!”孩子的爸爸妈妈说:“对不起,是我疏忽了。”
6、有些学生作业和报考条件父母签字的,一直忘记。我检查了之后,会和父母交流,父母说:“对不起,我一忙就忘了。”
有些学生没订正错误,父母也签上字。一问起来,父母说:“对不起,是我疏忽了。”
有些学生常常上学迟到,不是老师讲课的时候,他冲进教室,就是全校做操时间,他匆匆跑进队伍。反馈给父母,父母说:“对不起,是我起晚了/忘上闹钟了……”
然后呢?没然后。
2
这类爸爸妈妈们都非常客气,非常有礼貌,非常尊敬老师,怎么说都点头,但就是——没行动。孩子不但没变化,没改变,更紧急的是,爸爸妈妈的态度,不经意间隐含了一种导向:这类都是小事儿,这类都没什么大不了的。或许父母语重心长地批评了孩子,提出了需要,孩子也郑重地保证了,但由于没实质行动和有效的手段,所以孩子的问题只能愈加紧急,坏的习惯已经形成,想改非常难,学习的需要却愈加高,而这类学生和其他习惯好的学生之间,差距却愈加大。
“好的,老师”,这句话只不过传达了解了的意思。孩子的状况了解了,只是个开始,是解决问题的开端。了解了将来呢?这句话并没表态,总是父母喜欢把这句话当成交谈的结束语,而给老师的感觉是敷衍。而且,以我这类年的经验来讲,说这句话时,有些爸爸妈妈心里并不以为然,有些爸爸妈妈是并没明确的办法手段。
“谢谢,老师”,看着非常有礼貌,但也和“我了解了”的意思一样,像是交谈的结束。
“对不起,老师”,就更让人哭笑不能了。你对不起的,其实是你的孩子啊!
3
孩子不会听讲,假如你不准时通过深度交流来改变,就或许会影响他日后与人交往、交流的能力,甚至或许会得“社交恐惧症”。
孩子不按时交作业,假如你不想方法帮他改掉,他将来干什么事都拖拉。
孩子爱打闹,假如你不严厉禁止,拿出手段,只凭几句说教,是保证不了孩子的安全的,真受了伤,疼在孩子身上,痛在爸爸妈妈心里!
课文读不好,可以一句句练,几句几句就连成了段,几分钟的功夫不付出,大段的文字就读不好,说我们的想法也不流畅,以后考学、就业,不能离开的是面试,说不出来,如何展示自己?
听写字词,是语文学习的基础,而母语的学习水平,直接影响外语的学习。假如孩子以后从事语言方面的工作,岂不是大受制约?
没给孩子签字、不了解孩子完成没就签字、自己起床晚了迟到,看上去影响不大,其实是在示范——示范对待事情忘记没关系、示范不经核实也可以承诺、示范迟到没什么,更紧急的是——爸爸妈妈亲自示范了,所有些事只须有理由,就能获得原谅。
所以,孩子会没记性、会做完试题不检查、会没时间观念,会遇事先找问题,实则是在找借口。
你看!你有多对不起孩子?
老师平常的工作都比较忙,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找父母的,但假如主动找父母,“恭喜”,你,中,奖,了!这说明事情和问题是比较紧急的,老师不说不可以了。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引起足够的看重。但你却说,“我了解了”,“谢谢你”,就没下文了。
真的看重的父母,会和老师交流问题出现是什么原因,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或者表态,回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手段,而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也确实发生了良性的转变。
所以,要紧的不是怎么说,更不是讲解缘由,而是要找出解决方法,付出实质行动,争取看到成效。老师当然期望你对老师有礼貌、非常客气、态度好,但更期望的是,当老师向你指出了孩子存在的不足时,除去道歉和感谢,能想一想方法,展开切实的行动,帮助大家的孩子改变。当然,假如你没办法,可以和老师一块探讨。
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,关注阳光家教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