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张晓风,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,1949年抵台北,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。她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之一。著有戏剧、小说、杂文多种。她的创作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,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,剧作蕴含着中国故土意识。
2.蒙田,法国文静复兴后要紧的人文主义作家。在16世纪的作家里,极少有人像蒙田那样遭到现代人的崇敬和同意。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常识权威和批评家,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察看家,亦是对各民族文化,尤其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。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,大家好像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年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。
蒙田出身贵族,祖上是波尔多人,他早年学习拉丁文,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,闭门念书考虑。后来,他在政府部门任职,成为波尔多市议员,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。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;1572年在他爸爸死后才开始写作《随笔集》。
他熟读古时候大伙如普鲁塔克、塞涅卡、塔西佗等人的著作,在作品中很多引用,作为他的思辨和怀疑论的佐证。他在出版了《随笔集》的前两部之后,便游历了意大利和德国,因此在他随后的随笔中又添进了很多旅游见闻。1585年蒙田的故乡鼠疫风靡,蒙田被迫暂时离开他的城堡,于1587年重回旧居续写他的随笔。在这段时间,蒙田结识了对他狂热崇拜的德·古内小姐,他两个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到作家去世为止。蒙田晚年在政治上效忠法国国王亨利四世,国王也曾到他的城堡做客数次。1578年蒙田的肾结石发作,影响了他的写作,大家今天所见的《蒙田随笔全集》是由德·古内小姐在他生前出版的随笔集的基础上,依据他在笔记上写下的很多注解和增添内容集结而成的。
蒙田自1572年开始,直至他去世的1592年,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,他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写他的随笔。他以对生活的特殊敏锐力,记录了自己在智商和精神上的进步经历,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蒙田在他生活的年代已成大名,但他的作品在非常长一段时间内有过非常大的争议。一些著名作家,如卢梭等人指责他的作品充满了“可憎的虚荣心”“表面的真诚”,但他却遭到了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推崇,他们赞扬他的作品反映作者“明哲善辩”“精于心理剖析”,他的“文风简朴流畅,朗朗上口”。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,历史证明了蒙田与培根、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,是一位不朽的人物,他的随笔如他一个人所说的,是“世上相同种类体裁中绝无仅有些”。